BOB博鱼·(boyu)体育官方网站-BOYU SPORTS

黄瓜疫病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黄瓜疫病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植保资讯
2020-01-15 08:03
24963
官方新闻
植保资讯
2020-01-15 08:03
黄瓜疫病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黄瓜是我国主要的瓜类蔬菜之一,各地均有栽培,并且是主要的温室蔬菜,在蔬菜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由于大棚温、湿度管理不善或露地黄瓜浇灌不合理,加上发病初期疏于防治,由疫霉菌侵染所引起黄瓜疫病流行,引起黄瓜大面积死秧、死藤、烂瓜,加上黄瓜疫病传播速度快、侵染力强、防治难度大,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十分严重,轻者减产30%-40%,严重时全田绝收,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目前,对于黄瓜疫病的防治,农民主要是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但是由于乙磷铝、瑞毒霉、杀毒矾、甲霜灵等内吸性杀菌剂长期单一使用,部分地区病原菌已产生严重抗药性,药剂药效大幅度下降,田间防效很差。此外,化学农药的施用易造成农药残留、土壤水体污染等,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因此,科学合理使用化学药剂以及寻求其他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防治措施是必然选择。


今天我们从黄瓜疫病病原菌及特点(发病原因)、发生症状、流行传播特点、高效防治措施这4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农民高效防治疫病,减轻危害,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增收提供指导。

大棚种植黄瓜.jpg

一、黄瓜疫病病原菌及特点

引起黄瓜疫病的病原菌为鞭毛菌亚门真菌德氏疫霉(图1),其菌丝无色多分枝,孢子囊顶生,卵球形或长椭圆形。孢子囊的形成受温湿度的影响,湿度越大,孢子囊形成越多,形成孢子囊的最适温度为20-28℃。孢子囊的萌发受pH的影响,适当的偏酸度有利于黄瓜疫病菌孢子囊萌发形成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和藏卵器都为近球形,球形或扁球形雄器无色,淡黄或黄褐色的卵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5年。


温度对黄瓜疫霉菌菌丝生长速度存在较明显的影响,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24-30℃°,4℃下菌丝不生长,37℃下菌丝生长很慢,40℃为菌丝的致死温度,此时菌丝停止生长。疫霉菌大多存活在土壤,在 30℃左右的生长发育适温和土壤水分较丰富时,病菌侵入黄瓜植株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孢子囊并释放游动孢子,长出孢子囊借风雨、灌水及气流传播,可快速地引发黄瓜疫病。


二、黄瓜疫病危害症状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主要为害茎基部、叶及果实。幼苗染病多始于嫩尖(图2),初呈暗绿色水渍状萎蔫,逐渐干枯呈秃尖状,不倒伏(图3);成株发病,主要在茎基部或嫩茎节部(图4),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病部软化、渐缢缩,最后上部叶片萎蔫下垂,茎叶仍保持绿色至青枯状,但维管束不变色,与枯萎病相区别;


叶片染病初期,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浸状病斑(图5),边缘不明显(图 6),高湿度条件下扩展快,直至整叶腐烂。湿度较低时,扩展慢,边缘深绿色,中间呈浅褐色,枯干脆裂,病斑扩展到叶柄时,叶片下垂。


瓜条或其它任何部位染病(图7),开始初为水浸状暗绿色,逐渐缢缩凹陷,潮湿时表面长出稀疏白霉,迅速腐烂,发出腥臭气味。


三、黄瓜疫病流行特点

黄瓜疫病发病周期短,再侵染频繁(25-30 ℃时,水滴存在的条件下1次侵染仅需24小时),流行迅速,在适温范围内,土壤水分是黄瓜疫病流行的决定因素。因此,凡雨季来临早、雨量大、雨日多的年份或浇水过多发病早,传播蔓延快,为害也重;


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浇水过多或水量过大、排水不良的田块,由于湿度过大,土壤含水量过高,引起根系发育不良,植株柔弱,抗病力低,发病重。一般认为土壤湿度大于75%易发生黄瓜疫病;


黄瓜的不同生育期抗病力不同,苗期、始花期易感病,成株期较抗病;卵孢子可以在土壤中存活 5 年,故连作地发病重,轮作地发病轻;氮肥过量、种植过密、田园不洁、施用带病株或未腐熟厩肥的田块发病重。


四、黄瓜疫病防治措施

4.1 抗病品种的选育


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的主要措施。 然而由于疫霉抗性来源的复杂性和疫霉菌的变异性,使抗疫病育种非常困难,当前仍没有抗疫病的瓜类品种。应加强对瓜类抗性种质资源的创新工作, 根据不同瓜类作物对瓜类疫病病原菌的亲和性不同, 可以考虑选择利用对黄瓜亲和的病菌所不能侵染的瓜类植物作为抗源, 如丝瓜不被瓜类疫霉菌侵染, 因此, 可以把丝瓜当作黄瓜疫病的抗源。


4.2 农业防治


选择合适的土地,选择无病田,无病瓜种,以及地势较高、肥沃、排水性好的土地进行合理轮作。最好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嫁接栽培也是防病的重要措施,用南瓜与黄瓜嫁接,增强长势,能耐低温,可有效防止黄瓜疫病,防治效果达90%左右。另外加强田间管理,地膜覆盖栽培促进根系发育,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提高黄瓜本身抗病性,改善透光强度,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黄瓜image from torange_biz free photobank (1).jpg

4.3 化学药剂防治


化学药剂是防治疫病的主要手段。播种前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半小时后催芽,在当地易发病的(雨季来临前)前15天左右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或灌根,以后每隔一周左右用药一次(浇水前3-4天或雨后3-4天用药效果最好),连续3-4次。


雨后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后,立即喷洒或浇灌70%乙膦铝·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或58%甲霜灵锰锌,或50%烯酰吗啉均匀喷雾,用不同药剂轮换防治3-4次效果最好。


黄瓜疫病的化学药剂防治,在使用药剂防治时要注意药剂的复配及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推荐一种新的搭配,那就是用茶皂素与甲霜灵有效成分质量比为4∶6进行喷施,防治效果可以达到93%,且低毒高效。


4.4 生物防治

450px-黄瓜.jpg

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微生物间的抗生、 竞争(空间及其营养的竞争)作用、 重寄生等多种方式得以实现。主要优势是安全环保,且不会杀伤天敌,很少产生抗药性,是一种无公害的环保新技术,也是病虫害防治方面的趋势。


(1) 拮抗微生物


主要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国内薛宝娣等发现当木霉制剂(TR-5)浓度为2.4%对黄瓜疫病的防治效果达到 94.45%;伍善东等研究发现,枯草芽孢杆菌LY-38菌株通过对峙培养及发酵液,对黄瓜疫霉菌抑制率达到81.2%。林壁润等筛选出有拮抗作用的细菌P78,其对黄瓜疫病的平均防治效果达到 95.2%。抗生素2507在田间防治效果可达79%-80%。 施用复合菌剂G23稀释1000倍对黄瓜疫病平均防治效果为82.4%-94.9%,平均增产率为42.4%-232.7%。


(2)植物源抑菌物


植物源抑菌只要是利用某些植物自身的抑菌活性成分或者提取其有效成分加工成杀菌剂。比如八角枫、半边金果榄、石仙桃、黄根的提取物对黄瓜疫病抑制率都在 85%以上;石油醚和氯仿萃取物对黄瓜疫霉菌的抑制率 为100%;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黄瓜疫霉菌的抑制率为 97.70%;石香薷挥发油600倍液对黄瓜疫病防效达到93.96%。大蒜浸提液(浓度为0.3、0.75、1.5mL/10mL)对黄瓜疫霉菌的抑制率均为 100%。竹醋稀释75倍液对黄瓜疫霉菌的抑制作用仍为100%。

cucumber-vine-on-garden-fence.jpg

小结

黄瓜疫病一直都是黄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对于防治其发生的措施也一直有许多,其中最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应该是利用生防菌和植物源抑菌。但是生防菌的应用受制于环境等因素,现阶段不能完全替代化学农药。


大家防治黄瓜疫病,建议在强农业防治,合理轮作,科学灌溉施肥的基础上,做到发现病害,及早处理,切忌拖延。同时,在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一定要注意多种药剂混配和交替使用。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生物制剂,比如拮抗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绛红褐链霉菌发酵液等,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大家多多尝试。对于家庭园艺小面积的黄瓜疫病防治,大家可以自制植物源抑菌物大蒜提取液喷施,进行防控。

XML 地图